他,在城市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却在想要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彻底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念支撑下,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家乡参加“两委”换届选举,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在他的带领下,他所深爱的家乡,从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取暖靠抖、治安靠狗,邻里纠纷不断、矛盾上访成堆的落后村庄,变成了接连获得多项荣誉的国家及省级文明村、示范村。

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战家村党总支书记张德斌。
解决村屯治理难题 创建宜居宜业家园
化解矛盾纠纷,增强群众安全感。稳定是发展的根基,张德斌当选战家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积极构建“战家村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打造了8个村民评理说事点,成为村民吐露心声、表达诉求、寻求帮助、化解恩怨的场所。成立的“张德斌工作室”具有排查化解矛盾的功能,还成了和村民谈心谈话的“小温室”,在村屯治理和服务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本地可算一个创新举措。创办的“德泽家声”村民讲堂,成为了加强全体村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全民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做好基层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为了让村民少跑腿、一件事一次办,张德斌在接待村民办事方面创新推行“首问负责制”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在服务村民过程中,他充分发挥自己在计算机、网络、金融理财、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村民开展培训,随时接受村民对各类问题的咨询,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村民的大事小情他都牢记心间,村民遇到问题也都愿意找他反映,他也因此被村民称为“百姓的贴心人”“最强大脑书记”。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增强群众幸福感。张德斌代表四处奔波、多方协调,争取了两千余万元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战家村在全区率先完成了全村道路硬化,硬化路面达10万余平方米,治理河道2600米,建设了8处合计2万余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娱乐广场,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工程、生态绿化工程、党建主题文化广场等陆续竣工。广场上,村民们健身、跳舞、下棋,其乐融融;广场外,小小村庄也有现代科技,不仅有可以用手机远程遥控的灯光、音响,还有可以随时掌握河道、路面环境的立体视频监控体系,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画卷。

打造“数字化”战家村 赋能现代化村庄
“我常年在外打工,都不知道村里都有啥大事小情。”有一位外出村民党员在电话里这样说。
为了让村民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家乡的变化,张德斌代表组织开通了村级网站、“幸福战家人”微信公众号,并发行了村报《战家人》,通过新媒体传播党的政策、发布村情动态、开展“三务”公开、积极沟通村民,小小的手机悄然拉近了党员群众的距离。结合战家村地域面积大、村民居住分散的特点,还组织实施了“屯屯响”工程,投资3.8万元在村委会建设调频发射台1处,在各屯安装接收点18处、大喇叭60只,在大连市率先实现“屯屯响”,建成了以村委会为中心,辐射各自然屯的无线广播系统。依托农村广播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各村屯,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身边党校”功能,提升村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同时通过“屯屯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应急预警能力,拓展科技培训渠道,更好地服务农村民生。同时,不断升级完善乡村治理系统,实现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和视频监控全覆盖,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数字化”战家村,使党建领航更加多元、服务群众更加便捷、村屯治理更加高效。
心系村民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我家后门被乱泥堵死了,泥水已经进家了,赶紧帮帮我们吧!”2022年9月16日凌晨,受第十二号台风“梅花”影响强降雨,双庙屯李至富家后山的泥水淌下,有产生泥石流危险,家中只有年迈老人,情急之下,李至富拨通“党群连心卡”上的电话寻求帮助。张德斌带领正在巡查的村干部立刻赶往现场,组织人员转移被困群众,安抚情绪,并发动党员帮助清理打扫,一番忙碌过后,避免了村民的损失。
自2016年4月起,战家村500多户村民手中就多了一红一绿两张小卡片,红色卡片“党群连心卡”上印着张德斌和其他村“两委”的姓名、分管工作及电话,绿色卡片“科普惠农服务联系卡”上印着村农业科技推广员的姓名及电话。这是张德斌牵头开展的“联户更连心、干群一家亲”活动,村民遇到急事、难事、忧心事,只要拨打卡片上的电话,就会有村干部立即上门落实、提供服务。如今,小卡片已真正成为“连心卡”,让党员干部成为群众急难之时想得到、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村干部服务民生的工作更扎实了,村民满意度也持续提升。
另辟蹊径 拓宽群众致富道路
强村富民始终是萦绕在张德斌心头的目标。受到大连市推进土地共营制改革启发,他牵头组建了大连联合众邦土地股份农业专业合作社,全村503户农户全部入股,充分发挥村党总支引领作用,培育了6个家庭农场,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签订协议转包耕地。“这样既有利于开展机械化耕作,也有利于保证耕种质量,进而确保各方收益。”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战家村在大连市率先实现村域农业共营制,村民、村集体增收显著。仅2022年一年,合作社就实现产值800余万元,可分配利润300余万元,每亩为社员分红超700元。眼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有了空闲时间,张德斌又把闲散农民集合起来组建了五支农村零工服务队伍,常年活跃在附近地区,城乡绿化、殡葬服务、沿海养殖、农田作业、工程建设,随处可见战家人勤奋的身影,参与零工服务的村民每人年增收可达3万余元。“加油干,俺村更幸福的日子在后头呢!”村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在提高村民收入的基础上,张德斌又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下足了功夫。作为大连市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张德斌带领村全面完成改革,村民变身成“股东”,战家村也成为辽宁省股改第一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立,让战家村完成了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又一次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2022年6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创办了全资企业——大连市战家乡建实业有限公司,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情系“三农” 履职为民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素质的高低,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工作之余,张德斌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掌握履职所需的基本知识,为更好履职尽责奠定基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群众工作能力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也是做好代表工作的核心所在。张德斌在实际工作中一直注重深入群众,战家村5平方公里的土地,他每周都要走上一遍,目的就是深入群众、了解问题,增强和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与思考,他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种业创新破解蓝莓产业“卡脖子”难题的建议,为解决广大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改变农村因人才缺乏而严重阻碍乡村振兴步伐的现状、突破制约我国蓝莓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提出了解决办法和破解思路。
“只有广泛接触群众,才能更好地为大家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张德斌走在田间地头,用脚去看,用心去思考,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履职尽责,传递好来自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和期盼。他以“责任在肩,人民在心”的使命感,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间,投身于热爱的家乡,带领乡亲们凝心聚力,共同描绘美丽乡村画卷。